您好,欢迎来到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名中医工作室

优势诊疗技术资料

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—支气管肺炎(肺炎喘嗽)中医诊疗方案

发布时间:2025-07-23 点击数: 字号:

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支气管肺炎(肺炎喘嗽)中医诊疗方案

一、疾病概述

支气管肺炎属中医“肺炎喘嗽”范畴,因外感六淫或脏腑失调,肺气闭郁,痰热壅肺所致,以发热、咳嗽、痰鸣、气促、肺部固定湿啰音为主要临床特征。小儿脏腑娇嫩,易感外邪,病情传变迅速,需早期干预,中西医结合治疗。

二、诊断依据

(一)西医诊断标准

参考《诸福棠实用儿科学》(第9版):

症状:发热、咳嗽、气促,肺部听诊固定湿啰音。

辅助检查:胸部X线示斑片状阴影,血常规提示细菌或病毒感染。

(二)中医辨证标准(参照《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》)

主症:发热、咳嗽、痰鸣、气促。

次症:鼻煽、发绀、纳差、便干或溏。

舌脉:舌红/淡,苔白/黄腻;脉浮数/滑数/细弱。

三、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案

1. 风寒闭肺证

症状:恶寒发热,无汗,呛咳痰白,舌淡苔白,脉浮紧。

治法:辛温开肺,化痰止咳。

方药:华盖散加减(麻黄、杏仁、桑白皮、紫苏子、茯苓、陈皮)。

中成药:小青龙颗粒。

2. 风热闭肺证

症状:发热重,咳痰黄稠,咽红,舌红苔黄,脉浮数。

治法:辛凉宣肺,清热化痰。

方药:旋覆代赭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(金银花、连翘、麻黄、石膏、鱼腥草)。

中成药: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。

3. 痰热闭肺证(急性期常见)

症状:高热烦躁,咳嗽喘憋,痰黄黏稠,舌红苔黄腻,脉滑数。

治法:清热涤痰,开肺定喘。

方药: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(麻黄、杏仁、石膏、葶苈子、黄芩)。

中成药:小儿豉翘清热颗粒。

4. 毒热闭肺证

症状:高热不退,咳喘剧烈,面赤唇干,便秘尿赤,舌红绛苔黄燥。

治法:清热解毒,泻肺开闭。

方药: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(黄连、黄芩、栀子、麻黄、生大黄)。

5. 阴虚肺热证(恢复期)

症状:低热盗汗,干咳少痰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
治法:养阴清肺,润燥止咳。

方药:沙参麦冬汤加减(沙参、麦冬、玉竹、天花粉、地骨皮)。

6. 肺脾气虚证(恢复期)

症状:咳声低弱,面白多汗,纳差便溏,舌淡苔白,脉细弱。

治法:健脾益气,培土生金。

方药:人参五味子汤加减(太子参、白术、茯苓、五味子、山药)。

四、中医特色疗法

穴位贴敷:

痰热证:肺俞、膻中穴贴敷(大黄、黄芩、白芥子研末调糊)。

痰湿证:脾俞、足三里贴敷(白芥子、紫苏子、莱菔子)。

小儿推拿:

清肺经、运八卦、揉肺俞,痰多加揉丰隆。

拔罐疗法:

大椎、肺俞、定喘穴闪罐,适用于痰热壅肺证。

五、护理与调摄

饮食调护:忌辛辣油腻,予川贝雪梨汤、百合粥滋阴润肺。

起居护理:保持空气流通,避免烟雾。

情志调护:安抚患儿情绪,减少哭闹耗氧。

六、难点分析与解决思路

难点1:重症肺炎合并心衰/呼吸衰竭(心阳虚衰、邪陷厥阴证)。

对策:中西医结合抢救,参附注射液回阳救逆,及时转ICU

难点2:反复感染、抗生素耐药。

对策:恢复期予玉屏风散+捏脊疗法增强免疫,减少复发。

七、疗效评价标准

痊愈:症状消失,肺部啰音吸收,胸片正常。

显效:症状明显减轻,肺部啰音减少。

有效:症状部分改善,啰音未完全吸收。

无效:症状无改善或加重。

分享到:
×

用户登录